出自《故宫知时节: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物候》由雨到雪,虽然只是降水相态的变化,但雨被视为凡尘之物,而雪,却一向是高冷、高洁、高雅的象征。
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名中,最可爱的,或许就是小雪,于是它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名字。小雪或许是成名率最高的节气了。
小时候下雪天特别喜欢出去踩雪,干雪踩上去"嘎吱嘎吱"的,湿雪踩上去"pia叽pia叽"的,厚厚的雪踩上去"枯吃枯吃"的。一直觉得这几个词是童年时特别美的雪中记忆。
《诗经》当中的一句诗,我特别喜欢:"北风其喈,雨(yù)雪其霏;惠而好我,携手同归。"
北风使劲刮,大雪随意下;幸亏有你对我好,手拉手咱一起回家。极具画面感,洋溢着雪中的温情。这时的雪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天气了。
元代吴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"雨为寒气所薄,故凝雨为雪,小者意为其未盛之辞。"
明代王象晋《群芳谱》:"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"
按照古人的解读,为什么会下雪?是因为天气寒冷。为什么叫做小雪?因为雪下的不够大。
但是,如果按照气候平均值,对比小雪时节和大雪时节,却会发现,小雪时节的降水量其实比大雪时节更大!那为什么反倒叫小雪呢?或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。
第一个原因,小雪时节往往雪花发育不良,下的未必都是雪。
《诗经》有云:"相彼雨雪,先集为霰。"往往刚开始下的还不是雪,而是霰。
霰,仿佛是雪的序曲,还没来得及发育成雪花。霰,在各地的俗称有很多,比如雪粒儿、雪籽儿、雪丸儿、雪糁子、雪豆子、软雹子等等。
元代娄元礼《田家五行》:"雨夹雪,难得晴。谚云:夹雨夹雪,无休无歇。"也就是说,不光有霰,下的还有雨、有雪、有雨夹雪,雨雪交替或雨雪混杂。
第二个原因,小雪时节下的,即使是雪,也往往随下随化或者昼融夜冻。
到了大雪时节,就不一样了。湿雪少了,干雪多了,基本上是那种适合堆雪人儿、打雪仗的雪。被人们称为"像样儿的雪",人缘儿好,印象分儿高。
第三个原因,是大雪时节雪下得更勤,次数更多。让人感觉小雪时节是开始下雪,大雪时节是经常下雪。
对于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而言,小雪节气正是初雪时节。例如西安-郑州-济南,黄河流域这一线,甚至包括北京、天津、太原、石家庄在内的华北地区,都是在小雪时节迎来第一场降雪。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第一场雪是要到大雪时节才陆续降临。
但要想提前几天准确地预报第一场雪,其实并不容易。因为不仅要报准有没有降水,还要报准降水是雨是雪还是雨夹雪,温度的差距经常就在毫厘之间。即使是很有经验的预报员也常常为此而纠结。
记得前几年,和网友沟通的时候,我说:"初雪如同初恋,预见不如遇见。"预测初雪的难度,接近预测初恋的难度……
小雪节气的物语是: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腾地降;三候闭塞成冬。虹藏不见,就是很难再见到彩虹了。古人谈气候,常用到阳气和阴气、天气和地气。寒来暑往,由天气和地气之间的亲近或疏远所造成的。到了初冬,天气与地气渐行渐远,于是天地万物肃杀萧条。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;小雪封田,大雪封船。于是,闭塞成冬。
宋英杰趣解小雪三候
落雪 · 诗意
小雪
唐·戴叔伦
花雪随风不厌看,
更多还肯失林峦。
愁人正在书窗下,
一片飞来一片寒。
问刘十九
唐·白居易
绿蚁新醅酒,
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
能饮一杯无。
小雪日戏题绝句
唐·张登
甲子徒推小雪天,
刺梧犹绿槿花然。
融和长养无时歇,
却是炎洲雨露偏。
对雪
唐·高骈
六出飞花入户时,
坐看青竹变琼枝。
如今好上高楼望,
盖尽人间恶路歧。
配图/视觉中国
小雪· 民俗
11月22日22时59分,迎来"小雪"节气。此时节,伴随着冷空气入侵,我国多地呈现出"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"的冬日景象。
迎小雪
小雪节气之后,气温急剧下降,空气干燥起来,十分适合腌制和冬储食物,故在民间有"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"的习俗。在我国广东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等地一直都有腌制腊肉的习俗,人们会在小雪节气杀猪宰羊,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、大茴、八角、桂皮、丁香等香料,腌制、风干,制成腊味年货来享用。
品腊味
"小雪"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。中央气象台预报,21日开始,一股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新疆北部及内蒙古等地,带来降温和雨雪天气;23日至25日冷空气东移,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!气象分析师表示,常年,华北、黄淮一带会在小雪节气期间迎来初雪,像是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济南、郑州、太原、西安等地多在这一时节出现冬天的第一场雪。
盼初雪
制图/黄绪甜
小雪,除了加强保暖、多晒太阳、增强锻炼之外,饮食上宜多吃一些黑色食物,如黑米、黑芝麻、黑枣、黑木耳等,可迅速使人恢复身体热量,抵御寒冷。天气寒冷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建议多吃一些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,如山楂、茄子、玉米、西红柿、大蒜、芹菜等。
暖身心
民俗内容/整编自新华社、中国天气
再打开窗
兴许就能看到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
你在哪里期待初雪降临